全国[ 切换城市 ] 您好,欢迎来到环球机电网!

全省唯一!常州市钟楼区在全国会议上交流发言

2024-05-20    阅读:470

5月13日-5月17日,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业务培训班在西安举办。会议旨在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的要求,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厅(局)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和业务人员,市(地)、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关处室、科室负责同志和业务人员共计262人参加培训。常州市钟楼区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单位代表在培训班上作地方典型经验介绍交流发言。

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四大改革工程”助力“四大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人均gdp达到14万元,以全市3%的土地贡献了10%的经济总量,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明显。

一是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全域整治亮点突出。通过全域综合整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双试点”政策叠加,合力推动杏塘村和泰村村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两个村域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行动,解决农村用地散乱低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生态修复、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齐头并进,480亩高标准农田正在肥力提升、探索作物轮种,371套现代化宜居农房、30套公寓的杏塘集建区开工预计今年6月完工交付,全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跃然而起。

二是攻坚片区“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抢抓“一市一策”政策机遇,全面启动“危污乱散低”用地出清行动,编制专项规划,出台“1+8”工作方案,重点攻坚邹区灯具城片区,排查“危污乱散低”片区26个,总用地2492亩,作坊企业450个。制定2022-2025三年整治计划,按照“清理一批,提升一批,入园一批”的操作路径,制定了“一正一负一评价”(一个正面清单,一个负面清单和一个评价标准)操作标准,本着近远结合的目标,实施“两步走”系统建管方案,实行“专班+清单”的工作模式,形成攻坚合力,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反馈,时序进度和质量同步推进。

三是实施工业区“零地增效”,启动园区二次创业。创新开展零地增效行动,出台《“零地增效”实施意见》和《“零地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工业园区提质更新总体规划》,实行“7+x”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三级”企业评价分类,制定《工业园区零地增效项目计划表》,通过空地新建、拆除重建、厂房加层等方式新增载体,通过产业迭代、车间再造、功能整合等方式提质载体。近两年实施“零地增效”项目36个,平均容积率提升85%,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土地2600亩,新增各类载体300万平方米。

四是促进存量资源“微改造”,助力“老城厢”复兴。在全市率先启动编制存量建筑盘活利用实施规划和城市微改造专项规划,划定实施范围,确定2023-2025项目清单,明确实施时序。近年来,先后清退航达机械厂内“危污乱散低”企业18家,建成中博星运50环保产业园,转型为环保科技园区,园区占地约24亩,改造后总建筑面积超1万㎡;清退新庄工业园“危污乱散低”企业21家,打造成富都江南“三新经济”主题园区,占地约60亩,改造后总建筑面积超3.3万㎡;清退皮革机械厂“危污乱散低”企业28家,建成蓝科技文化创意主题产业园,引进企业78家,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75亩,改造后总建筑面积超6万㎡。园区提升改造后,不仅带来了产业发展、税收增加等经济效益,同时美化了生态环境、带动了创业就业,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提升。

下一步,钟楼区将进一步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细化节约集约用地措施,以指标优化为导向,动态监测自然资源节约集约情况,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约集约良好氛围。(栗洪超、周亚军)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资讯 更多 >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