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编者按:面对北京市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自5月以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执行必需入校教职工值班驻校、其他教职工居家办公的政策。图书馆教师王宁因为居住地距学校太远,无法参加驻校值班工作,一直有些抱憾。听同事谈到刘元科、贾尧风两位老师连续值班、驻馆多日,仍继续申请值班时,王宁想通过自己的抗疫日记让更多人看到两位普通老师不平凡的事迹。今天分享图书馆王宁的抗疫日记——
5月19日,是我居家办公的第13天。
在这13天中,我时不时关注着图书馆同事群里疫情防控的消息。校园从严管控后,很多同学在校。为了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图书馆要求继续提供开放服务。由于很多老师住在校园周边,馆里组织大家报名志愿服务,群里志愿接龙热闹起来。
看到大家积极报名志愿者,我为自己处在图书馆这个集体中而自豪:这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集体、一个团结友爱的家庭;也为自己而沮丧:因为住的得太远,我没办法参与这件事,只能加倍完成其他事情才感到安心。
从入校连续值班的名单上,看到刘元科、贾尧风两位老师的名字。刘老师是图书馆工会主席,在馆工作了一辈子,今年8月就要退休了;贾老师是一名老党员,是办公运行保障方面的多面手,哪里出现“险情”就会出现在哪里。疫情防控中,他们早早挺身而出;驻校值班中,又主动站在驻校服务的第一线。他们家中也有老人需要照顾、也有其他事情,当单位需要的时候,他们排在第一岗:"没有任何困难"。我听同事们说,馆领导询问他们状况、提醒注意身体时,他们总乐呵呵地回应“我们很好,没有问题”。
刘元科在东区图书馆咨询台值班
贾尧风认真检查西区图书馆楼顶防水情况
这两天,我因为别的事情和他们联系,在说到防疫安排的事情时,我表达出我的敬意。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在图书馆已经工作几十年,陪伴图书馆的日子比陪家人的日子都长,日积月累有着很深的感情,“现在馆里需要,我们就一门心思地想守护好自己的这个‘家’。”
“守护自己的‘家’”,是这些天来我听到的最感动的文字。我在家里,也能想到他们在馆里忙碌的身影。他们,还有更多的老师,多少年这样默默奉献。抗疫的日子里,才让他们的身影从日常的习焉不察中突显出来。我想起那么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
像刘老师、贾老师这样的负重者,在图书馆、在校园还有很多很多,有时是坚守、有时是逆行。他们让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收获感动,在繁琐的生活中感受到温暖。
供稿:图书馆 王宁
供图:图书馆
编辑:孟祥慈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