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 您好,欢迎来到环球机电网!

重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名单来了→

2023-12-29    阅读:891

活动现场。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12月26日,2023年度博士后沙龙的收官活动——“新智造 新产业 新生活”博士后沙龙,在中国·重庆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举行。

活动中,共签署3项项目合作协议,为28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

学术分享 碰撞智能制造前沿思想

作为本年度最后一场博士后沙龙,活动聚焦“智能装备、智能制造”,通过分享交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慧之举、创新之举,对我市加快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及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作出来自博士后人才的“答卷”。

100余名优秀博士后代表、博士后导师广泛参与、各抒己见,一个个问题直击“新智造”热点,一次次回应解答“新产业”难点,一轮轮交流剖析“新生活”重点,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在学术分享环节,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博士后邢亚珊作了题为《工业机器人快速测量及标定系统》的学术分享。她提到,精度是制约国产机器人高端应用的障碍,标定是提升机器人精度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机器人标定技术存在技术限制、设备车间部署困难且操作复杂、设备价格高昂三大痛点。

为解决痛点难题,其团队创造性提出基于封闭运动链和非完整末端位置信息的标定理论,倾注大量心血研制快速标定装备,产品已应用于部分长三角企业及用户,完成了多批次的工业机器人标定测试,企业反馈良好,迈出突破机器人标定技术的“重要一步”。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博士后周国相分享了他在重庆的创新创业历程。他在关于《先进陶瓷智能制造及其产业化》的学术分享中提到,团队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先进材料”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已研制出特种结构陶瓷、陶瓷基电磁超材料、柔性电子电路、陶瓷封装等多种产品,应用场景覆盖工业电源、生物医疗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将助力重庆市特种陶瓷材料领域产业发展。

我市博士后年招收人数提高到近1300人

活动中,重庆人社部门为16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授牌,分别是:重庆大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学、化学、新闻传播学、药学、临床医学,西南大学物理学、兽医、体育学,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学,重庆师范大学数学,重庆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艺术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同时,为12家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分别是: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重庆国创轻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重庆标能瑞源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开拓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贝利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葵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空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布莱迪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活动上,“无人机集群地面控制站研制”“基于聚合物的固态电解质的设计开发和生产”“一体化渗滤液处理装置研发及工程应用示范”3个博士后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签约,两江新区有关设站单位也与新进站博士后代表进行了现场签约。

据悉,自“博创未来·博士后沙龙”开办以来,已举办6期,成功邀请5位院士、22名优秀博士后围绕“新材料”“新医科”“新农科”“新工科”“新基建”“新智造”等领域进行学术分享,吸引23100余名博士后及博士后导师参与观看讨论,发表前沿观点5400余个,收集建言献策500余条,实现揭榜领题126项,达成合作意向20个。

另悉,近年来,我市博士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博士后进站出站留渝人数年年增长,博士后年招收人数从不到400人提高到近1300人,市外来渝1059人占比达85%,在站总人数已达3436人;博士后年申获国家级基金项目近800项,经费超1.6亿元;年出站留渝人数达480人,留渝比例由不到70%提高至9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资讯 更多 >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