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皓、陈国余、贾莉莉、朱志强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欧盟电池新规对浦东新区电动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的代表建议(第073120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欧盟电池新规基本情况
2023年6月,欧洲全体议会上以绝对票数通过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欧盟电池新规”)。自2023年7月28日欧盟官方公示满20天后,欧盟电池新规于8月17日正式生效。欧盟电池新规核心要求“谁生产谁回收、谁进口谁回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碳足迹和有害物质要求,自2024年7月起,向欧盟市场供应电池的制造商必须标明其产品的二氧化碳足迹,包括从材料提取到生产和回收的碳足迹,从2027年7月起设立电池的二氧化碳最大阈值,并限制汞、镉和铅的使用。二是尽职调查要求,经济经营者必须根据公认的国际标准制定并实施覆盖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采购、加工和贸易的尽职调查政策。三是数字电池护照要求,所有电池都必须有标签和qr码,披露其寿命、充电容量、性能、耐用性、化学成分以及可回收内容物等详细信息。四是生产者责任延伸要求,要求电池制造商在生产阶段之外,承担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责任,包括回收和处理废弃电池,并提供相关信息给用户和处理运营商。五是电池回收利用目标要求,2025年,锂电池的回收率达到65%,2030年达到70%,以降低资源浪费。六是再生材料回收率要求,2027年,锂回收目标至少达到50%,钴、铜、镍达到90%;2031年,锂回收目标至少达到80%,钴、铜、镍达到95%。
二、对浦东新区产业影响分析
近年来,中国锂电池出口迅速增长,已经和电动车、光伏共同成为出口“新三样”,2023年1-7月,中国锂电池出口总额370.45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欧洲的金额达到140亿美元,约占37.79%,欧盟已成为主要出口市场。由于欧盟与中国在电池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中国电池厂短时间内要满足欧洲的新电池法并不现实。据行业机构研判,欧盟电池新规有望成为全球基准,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但实施层面相对宽松。一是缓冲时间充足,除了电池碳足迹信息需要2024年7月提供,大部分强标在2025年年底才正式生效。二是侧重顶层话语权争夺,更加关注电池护照、回收和碳排放等标准制定,按标准筛选准入的电池厂商。三是面向所有的电池企业,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企业,其真正的目的不是全面禁止中国电池,而是为本土企业争取发展机会。
短期来看,欧盟电池新规将对上汽乘用车、特斯拉、恩捷新材料等浦东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动力电池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一是为满足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势必会增加产品成本,提升竞争门槛;二是欧盟要求披露的电池护照信息等较为敏感,可能造成技术、供应链等核心数据的泄露;三是欧洲新规实施将涌现一批检测机构,由于国内电池管理与之存在差异,对电动汽车及电池出口的认证产生影响。
长期来看,欧盟电池新规对浦东新区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动力电池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我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大国、动力电池强国,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引领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转型是巩固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也是浦东新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浦东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较为完善,整车及动力电池发展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2年浦东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84.68万辆,产值约1987.41亿元,产量产值均创新高。
三、开展相关工作情况
1.关于“重视国际战略布局,推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根据《浦东新区2023 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浦东新区开展2023 年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项目申报工作,动态完善浦东新区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白名单,推动落实本区规划产业用地中的1%专门用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落户浦东。《浦东新区节能低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循环经济项目列入节能低碳专项资金补贴计划,对浦东新区内开展的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废旧汽车零部件等再制造项目进行补贴支持。
2.关于“重视标准引领,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方面。浦东新区大力推进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创建,鼓励浦东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发挥政策优势、市场优势、企业优势和产业链优势,联合行业机构,共同组建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开展动力电池领域相关标准制修订等工作,提高企业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目前,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设的上海市物流标准化创新中心已正式挂牌。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国际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并负责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国际标准化工作研制。同时,加快推进标准化人才培育,2023年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开设标准化工程专业,着力加强标准化人才储备。
3.关于“重视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协调沟通机制”方面。浦东新区已经集聚了宝马、奔驰、博世、法雷奥等一批国际领先汽车行业巨头,将充分发挥企业国际合作桥梁的优势,鼓励相关企业加入欧洲相关行业协会,通过协调对话推动欧盟电池新规相关标准的国际互认等,组织和支持产业联盟和行业机构与欧盟相关产业、机构方面沟通对接。未来,浦东新区将推动区内企业加强与欧洲本土企业合作,通过产业招商活动等形式,搭建沟通对接平台,助力动力电池企业优化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加大绿色能源应用,建立低碳化发展的管理体系,为生产、销售到欧洲的电池合规性做好准备,实现全产业链的低碳化。
4.关于“重视人才培养,打造标准国际化人才队伍”方面。浦东新区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已构建“1+1+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新时代浦东新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浦东新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战略科技人才推出“明珠计划”,系统集成院士、博士后、技能人才、“高精尖缺”海外人才标准、人才安居保障等首批专项政策。同时,建立全球高端人才引进“直通车”制度,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外籍人才永居推荐、工作许可申办便利,建立多维度的人才综合评价机制,制定浦东新区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紧缺清单并动态调整。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组织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领域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加快行业智库建设,鼓励支持引进动力电池产业链绿色转型业务相关高精尖缺人才。
此外,我们关注到,1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部署了核算规则标准、背景数据库、碳标识认证制度、碳足迹应用场景、国际衔接互认等五方面重点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碳足迹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有力推进国内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工作,加快与欧洲标准接轨,助力企业电动汽车及电池出口合规。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2023年12月7日